Original Sharings  /  包装饮用水产品碳标签推广之路的一点思考【碳阻迹原创】

包装饮用水产品碳标签推广之路的一点思考【碳阻迹原创】

  • Date: 2018-05-28
  • View: 2303


对于企业而言,确定产品碳足迹是减少企业碳排放行为的第一步,有助于企业真正了解产品对气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采取可行的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此外,产品碳足迹标识(碳标签)是引导消费者的环保低碳消费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终端消费品——瓶装水的消费市场正在全球不断扩大,然而为此每年瓶装水产生所消耗的的水足迹、能源足迹和产生的塑料垃圾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过去几年来中国消耗的瓶装水已近翻番,并于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瓶装水市场。中国需要瓶装水革命,未来国内包装饮用水产品碳标签制度和规定的出台,必将成为“瓶装水革命”的推动力。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各国将产品的环境性能集中到产品全生命周期(LCA)的碳排放上,以求更好的表达产品的低碳属性,这也逐渐成为产品碳标签的应用基础。所谓产品碳标签,就是要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原料采集、装配制造、储运销售、使用维护到废弃回收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的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通过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让消费者对产品的环境影响有一个量化认识,继而引导其消费决策。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越多,标注在碳标签上的数值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0世纪末,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人类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愈加强烈,逐渐把焦点集中到单位产品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上。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单位产品的碳足迹开始进行研究,逐步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计算体系,并推行产品碳标签认证制度。一般产品碳足迹的计算都遵循摇篮到大门、摇篮到坟墓或者摇篮到摇篮的原则。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机构开始了产品碳足迹计算以及认证的工作,企业可根据自身行业及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边界进行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瓶装水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出于自身的短暂利益,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的环境危害非常严重。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人们将未喝完的瓶装水随便丢弃,以及景区瓶装水瓶造成的严重污染等等。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带来了地球水资源枯竭的危害,而且瓶装水的生产及运输等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受限于有限的信息披露,笔者无法获知瓶装水行业实际的水效与能效,以及塑料消耗量。以下的数据来源于网络上某份瓶装水行业调研报告:

  • 水效与能效:由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 Gleick 发起的太平洋研究所估计,每产生1升瓶装水,总共需要消耗3升水和约1/4瓶原油。2009年,Gleick & Cooley又发布一项研究称,每产生1升瓶装水,需要消耗5.6至10.2兆焦的能量。这相当于1.56至2.83千瓦时电力。其中运输环节和制造塑料所消耗能源占到了总能耗的96%,而包括水处理,灌装、冷藏等在内的其余所有环节的能耗,加起来只有4%。

  • 塑料消耗量:根据太平洋研究所的计算,每生产1吨瓶装水,大约消耗28.8公斤塑料(主要指PET)。与之相近,某国内行业官员也曾透露说,每生产1吨660毫升的瓶装水,平均需要消费28.5公斤PET或PP塑料(仅为瓶身的塑料消耗量,不包含外标与瓶盖)。

市面上我们常见的饮用水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用塑料瓶包装,这一部分是塑料高性价的原因。也有不少的饮料采用的是玻璃瓶或者金属包装,一般用在价格比较高的高端饮料身上。而JUST Water就厉害了,用纸盒包装。根据统计,与传统塑料水瓶相比,JUST Water的环保容器有助于减少高达74%的有害温室气体排放。

JUST 公司的 CEO Ira Laufer 指出,JUST Water 意在从包装和产地两个方面颠覆瓶装水行业。首先,JUST Water的矿泉水来源极富创新且符合社会道德准则——水源自纽约的 Glens Falls 地区,该公司收购当地泉水的价格是其它同行的6倍,这笔资金用于该地区完善优化水基础设施。其次,JUST Water 产品外包装的主要原料为纸和植物材料,大部分可回收,同时碳排放量也远低于多数同行。最初,JustWater 外包装中含有52%的回收材料,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增长至82%。与此同时,JUST Water 鼓励用户重复使用品牌的瓶子——特意设计为大瓶口,以便于再次倒水进去。

JUST Water 瓶装水产品,从材料、工艺、水源认真设计,保证环境友好。但是遗憾的是,JUST Water瓶装水产品并没有以碳标签的形式,让人们能更好的知道自己消费的碳量。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数据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饮用水企业的前五名分别是康师傅、农夫山泉、娃哈哈、华润怡宝、可口可乐,其市场份额依次是23%、22%、18%、9%及7%(最新的市场份额排名可能有变化)。

市面上的瓶装饮用水分为矿泉水与纯净水,主要区别是水的原材料不同:一种原料是天然的矿泉水(农夫山泉),另一种原料是天然水/自来水深度处理(怡宝)。目前这几家国内品牌饮用水企业的广告策略与营销(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水质、健康、科技、包装设计等噱头上。

消费者的认知提升,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除非遇到历史性的事件,比如从2012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雾霾,导致人们对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特别关注。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历史性事件,一定也会导致人们对瓶装水碳足迹的特别关注。饮用水企业如果敢于提前布局今后低碳消费时代,展现社会责任,以与众不同的“产品碳标签”方式入场瓶装水市场,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市场份额占有率。笔者认为瓶装水产品碳标签的量化时机已经到来:

1、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认知已经明显提升。推动中国瓶装水需求上升的,是崛起的中高产阶层对卫生、健康的担忧。然而,对自身美好生活居住环境的向往,致使城市中的绿色消费必将是大势所趋。

2、可有效沟通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跨媒介得到有关碳标签的信息。如通过产品企业的网站、在线销售目录和广告、产品手册等。此外产品碳标签也可以看做企业的差异化产品策略。

3、展现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提高声誉强化品牌。瓶装水产品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常用产品,销售形式多样化。线上销售方式:苏宁易购、天猫、京东、品牌官网等。线下销售方式:各大超市、零售小卖部,自助贩卖机(城市商场、购物步行街、机场、地铁等公共场所都有大量投放)等。在新零售新消费的新形势下,对于饮用水企业来说,碳标签是企业向其利益相关者展示气候应对信息和努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消费者和商业合作伙伴更好地做出商业决策。

4、 瓶装水产品的供应链并不复杂,另外主要能源消耗环节为运输和制造塑料环节所消耗能源。而这两个环节的数据相对完善,易于收集,产品碳足迹计算工作的门槛相对降低,国内越来越多的低碳专业机构能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瓶装水企业供应链模式一般如下所示:


5、 自身企业碳管理的需要。瓶装水企业通过产品碳足迹分析,可以改善内部运营(优化物流运输及销售模式)、节能减排(塑料瓶回收及新型低碳包装材料研发应用)、节省成本,还可以作为一项营销策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此外也是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沟通的有效途径。

碳标签于中国企业而言,是压力与机遇并存。虽然碳足迹分析和碳标签在中国还没有大范围普及,但国内近几年也积极引进碳足迹分析标准,推广碳标签。我国瓶装水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关于碳足迹标签,完全具备在瓶装饮用水此类消费类行业开展试点工作条件,以此引导居民进行低碳消费,同时此项工作的推进也能够促进行业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8碳阻迹原创回顾

1,碳资产管理系统前瞻 【碳阻迹原创】-- 碳阻迹晏路辉

2,新年新光景,“绿色工厂”打call!【碳阻迹原创】-- 碳阻迹骆虎

3,低碳心理学——你为什么做不到低碳?【碳阻迹原创】--碳阻迹鲁振宇

4,钢铁行业碳管理软件介绍【碳阻迹原创】--碳阻迹邓丹

5,一名碳核查员两年的心路历程【碳阻迹原创】--碳阻迹欧阳成

6,我的碳账户【碳阻迹原创】--碳阻迹晏路辉

7,  绿色社区——社区绿色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一点思考 【碳阻迹原创】 --碳阻迹骆虎

8,贫穷,减少个人碳排放的最佳方式【碳阻迹原创】--碳阻迹鲁振宇

9,企业自愿碳盘查及碳披露分享【碳阻迹原创】--碳阻迹邓丹

10,浅谈对碳排放核算的一些认识【碳阻迹原创】--碳阻迹欧阳成

11,品牌企业如何推动供应链的碳管理【碳阻迹原创】--碳阻迹晏路辉

碳阻迹 ∣带您走近低碳

未来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碳学堂获得更多低碳知识!

www.tanxuet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