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Sharings  /  你会丢垃圾吗?【碳阻迹原创】

你会丢垃圾吗?【碳阻迹原创】

  • Date: 2019-03-22
  • View: 2024

什么?

丢垃圾我还能不会?

你是在逗我吗?


随便丢进一个垃圾桶,大家当然都会,但丢进哪个垃圾桶,你真的清楚吗?

不妨来做个选择题:你的垃圾袋里有用过的纸巾一次性筷子过期化妆品香蕉皮,分别应该丢到以下哪个垃圾桶里?


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实际并不是那么简单呢。看看我们周围的垃圾桶就知道了。虽然分类垃圾桶几乎处处可见,但真正分类依然没有做到。垃圾桶长期存在“表里不一”,不同垃圾“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地混在一起。

正确答案↓↓↓


 

怎么样?你丢对了吗?在一些国家,不会垃圾分类是会被鄙视的。

丢错的请接受来自下图的审判

 

那么你的问题可能来了,我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记录片《垃圾围城》展现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垃圾快要堆到家门口了,垃圾分类处理已经迫在眉睫。

 

据统计,2015年快递包装垃圾中,消耗塑料袋约83亿个、包装箱约93亿个、胶带约170亿米,胶带的总长度就能给地球赤道“打包”425圈(某奶茶你输了……)。要承受这么多垃圾的伤害,地球可能真的需要“包扎”一下。


(图源:网络)

根据碳阻迹的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这些塑料袋约产生8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包装箱产生约3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快递胶带产生约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有学者预测中国现在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超过4亿吨。根据碳阻迹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焚烧1吨生活垃圾会产生270kg 二氧化碳排放,处理1吨纸和纸板废弃物大约排放1吨二氧化碳,1吨塑料废物处理产生34kg 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来源:碳阻迹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小程序)

这些数字虽可估计,然而数字背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破坏却无法估量。

 

进行垃圾分类,分别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是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

 

中国从2000年起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大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尝试,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8个城市)入选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然而都9102年了,中国的垃圾分类依然收效甚微。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指出,垃圾分类试点多年后,试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没有显著下降,北京的纸类回收率仅25%,进一步回收空间巨大。可回收垃圾分类全靠百万拾荒大军。至于不可回收垃圾,烧的烧,埋的埋,垃圾焚烧厂每天的垃圾多的烧不过来。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在国外,垃圾分类是挣钱的买卖。我国垃圾分类虽然试点十数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会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垃圾处理技术、垃圾清运、社区相关等人员都会大幅增加。垃圾分类是把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充分重复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众参与、企业加盟及政府决策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参与

垃圾分类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要改变个人的习惯是比较难的。光靠设计垃圾桶,是解决不了宣传教育问题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教育为主,宣传为辅。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家长和学校同时进行垃圾分类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一两年内见到成效,可能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久的时间。厦门已经开始这样做,“小手拉大手”是厦门一大亮点:在1164所幼儿园、校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编写中学、小学、幼儿园三种版本的《绿海鸥伴我行—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打通校园、家庭、社区通道,真正实现垃圾源头分类。

最近流行的一项垃圾清理挑战,就调动起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国内外网友可能从来没有对一堆垃圾如此感兴趣过。




(图源:网络)

此外,可以充分发挥名人的带动效应,为公众传播专业、深度的垃圾分类知识。

比如这样的


胡歌在长江源捡垃圾   图源:网络)

还有这样的

上海的垃圾分类是开展较早的,《极限挑战》节目最新一季的拍摄就来到了上海,主题就是挑战垃圾分类,张艺兴、迪丽热巴等当红艺人以身示范,教你如何分类各种垃圾。以这样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和专业知识,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想好好进行垃圾分类的,但是看见我分好类的垃圾duang倒进一个垃圾车收走,我的积极性就都被浇灭了,这样的话个人分类又有什么意义,岂不是全做了无用功?

但是,

有位叫余元的小姐姐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她和男友体验零浪费生活,在生活中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垃圾的产生,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没想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只产生了两小瓶生活垃圾。


(图源:网络)

她从最初的只是想挑战下减少垃圾,到后来开了自己的零浪费商店,把这种生活方式推广给人们。我们不需要做到这种极致,但可以让垃圾分类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当分类变成一种习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吃饭穿衣一般自然和不假思索,我们便不会觉得这样做是徒劳,生活更加井然有序,环境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企业加盟

在万科集团和万科公益基金会的带领下,坐落在北京海淀区京密引水渠畔的万科西山庭院小区作为试点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利用黑水虻生物处理,产生的虫粪是小区乡土花卉最好的有机肥料,而黑水虻虫作为高蛋白饲料,用来饲养小区内的鱼类。整个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极少,在小区内就完成了厨余垃圾的处理,形成一个闭环。这就大大减少了厨余垃圾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碳阻迹团队正在核算该小区的垃圾分类处理碳减排量。这一试点成功之后有望把实践经验推广到万科其他小区。垃圾分类要在全国推广成功,需要有这样的企业起带头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实践。

政策推进

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垃圾分类试点以来,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作秀”的成分大于实际意义。国家层面的“强制性”和“制度化”,是实现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目前不进行垃圾分类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激励性质的,如果想让个人去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还要有约束性、惩罚性措施。

2017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今年2月,住建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写入垃圾分类。

46座试点城市中,除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外,其他45个城市均已先后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并且有35个城市启动了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其中11个城市已完成垃圾分类地方立法,让你的垃圾分类有法可依。上海、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我国的垃圾分类进展缓慢,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希望看到这些试点城市能树立一些可复制可标榜的样本,真正把垃圾分类落实在全国各地,让普通大众看到、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成效。同时,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要共同努力减少环境污染,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不再只是一句口号,纠正错误,不要让后代为我们买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