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阻迹
2019-06 24
View 1617
99,285 & 2,287,993 节能大富翁 一座里程碑【碳阻迹原创】

Date:2019-06

View:24

2019年6月23日23时许,持续一周的“节能大富翁”进入终局之战:在最后的一小时之内,我们见证了后来居上,也见证了榜首之位易主。 数据显示,23日9时开始“节能大富翁”热度迅速攀登上另一个高点:1.2万!11时以后,节能排行榜前十名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资产随着秒表在增加。 尘埃落定 23日24时,2019年节能宣传周“节能大富翁”小游戏准时停止了运行。4名选手从 99,285 名玩家中脱颖而出,战胜各路好手,成为2019年节能排行榜的前四名! 现将“节能大富翁”的前四名及其资产公布: 第一名:魏先生/女士(微信昵称: 秋风  “节能大富翁”资产: 1848960.00) 第二名:卞先生/女士(微信昵称: 春暖花开  “节能大富翁”资产: 1826470.00) 第三名:刘先生/女士(微信昵称: 刘兴文  “节能大富翁”资产: 1806960.00) 第四名:个人信息未知(微信昵称: 东方红  “节能大富翁”资产: 1534490.00) 他们将分别获得: 第一名:美的(Midea) 一级能效变频冷暖立柜式客厅圆柱空调柜机 第二名:海尔(Haier)415升多门冰箱 第三名:康佳(KONKA)55英寸4K电视 第四名:西门子(siemens) 8公斤变频滚筒洗衣机 (请微信昵称: 东方红 的选手尽快填写个人信息,以便领取奖品) 我们将在信息核对之后,分发节能大奖 盛况空前 本次节能周活动设计新颖,趣味性强,传播范围广,是碳阻迹历史上的经典作品! 数据为证: 99,285 总玩家数量定格99,285人(约十万),超过以往任何作品 2,287,993 总访问点击次数为2,287,993(约二百二十九万),超过我们的预期 38,876         总分享次数达38,876(约三万九千) 130        玩家在游戏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超过130秒,大多数(69.7%)玩家停留超过100秒 期待再见 2019年节能周结束了,碳阻迹的下一个产品已在路上 我辈既是新城客,当向陌野拓繁昌 不惧前路多荆棘,铁臂横扫垦八荒 在未来,碳阻迹全体成员将众志成城打造更多惊艳产品,期待您的参与! 朋友们,您还有什么想跟我们分享的节能周小故事呢?您可以选择在公众号下面留言,也可以登录碳阻迹官网 http://www.carbonstop.net 关注碳阻迹最新动态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将在碳阻迹作品中重逢。

2019-06 18
View 1822
碳账户平台搭建清单-企业机构社区学校看过来【碳阻迹原创】

Date:2019-06

View:18

今天是618,也是个好日子。大家都在购物狂欢的时候,我却正在写文章,写的还是可能让大家扫兴的低碳消费的文章。今天的题目是围绕碳账户,感觉有点老调重弹的样子,去年写过一篇“我的碳账户”的文章,今天发这篇碳账户的文章主要也是对之前的观点的一些更新,一段思考后的更新,也是尝试过并进行思路微调后的重新出发。蚂蚁森林的用户从当初的2亿已经增长到现在的5亿。低碳环保的概念被进一步推广到广大公众。 碳账户系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输入+碳账户系统+输出 输入端可以理解为:用户参与低碳活动或低碳购买的场景 碳账户系统:完成碳账户的主要功能,包括碳排放核算、碳积分存储等功能。 输出端可以理解为:用户可以用碳账户系统中积累的碳积分在碳账户生态中可以兑换的权益。 打造一个碳账户系统,最关键的是用户体验,让用户觉得方便、不麻烦,同时又有参与感。方便和参与感有时候是相悖的,但是成功的碳账户系统一定是做到了巧妙的融合,即输入端必须让用户参与,不仅仅是被动的获得绿色能量,而应该是主动认知后的动作,而输出端则需要考虑让兑换权益做到越简单越好,不要让用户花费巨大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去兑换指定**公园门口的一瓶“洗洁精”。 笔者近期去英国拜访了一些低碳领域的机构,也跟他们探讨了碳账户这类应用各自的思路。英国作为全球低碳领域的领先者,目前这个阶段更提倡碳中和,而中国相对来说在低碳领域是刚起步的国家,倡导碳减排量似乎更可行,激励用户的减碳贡献,而非要求用户了解自己的碳排放“原罪”,然后去做碳中和,这方面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双方基本达成的一个思路是:真正能够推动低碳发展,首先还是需要用户有一个认知,并且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包括一个点击动作,或者付出更多的成本购买低碳绿色的产品。 比如欧洲很多注重环保的年轻人比较推崇的一个搜索引擎-Ecosia,它的特点是用户每搜索45次,Ecosia网站(ecosia.org)就会帮你种下一棵真树,而且承诺搜索的服务器都是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号称最低碳的搜索引擎(当然这也是一款不用翻墙就可以用的国外搜索引擎)。很多人因为知道了Ecosia的环保属性,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优先选择了它,这是一个很好的用户绿色选择的范例。用户参与低碳行为是出于自己的认知,并且需要自己做出一个主动的动作,这是国外不同的地方。 另外一个案例,亚马逊推出了一个网站叫smile.amazon.com, 在这个网站上购物与亚马逊主网站上没什么差别,而smile网站突出了一点:用户在进入该网站后,需要选择一个公益项目,如海洋保护、植树造林等,亚马逊承诺用户在smile网站上每消费一次,亚马逊将为公益项目做一次捐赠(捐款金额为用户消费金额的千分之五)。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非常简单的做社会公益。 企业碳账户的建设 碳账户的建设,除了其主要功能外,还需要考虑到社交属性以及娱乐性,让碳账户好玩有趣(比如进行高相关性的排名-地区、社区、高校等,PK,组队PK等等),增加消费者参与低碳的机会。 旗舰项目-中国品牌企业碳账户项目: 近期笔者团队正在为诸多品牌企业开展碳账户的平台建设,包括宜家、超市发、西贝、京东和C&A等将成为碳账户项目的首批试点企业,将围绕各自的生态打造自己的碳账户平台,发掘生态中的低碳场景以及可分享的权益,这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与蚂蚁森林等其它碳账户平台不同的是,连锁品牌碳账户项目更侧重于低碳购买,针对于消费品本身的碳减排。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估一个产品是否比起同类产品或其它主流产品更低碳,开发产品碳减排方法学,应用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科学核算碳排放量,形成输入端的碳积分,存储于碳账户系统中。 这个项目运行到现在,遇到的最大挑战则是如何选择低碳产品,选择什么样的低碳产品,因为很多低碳产品具有争议性,比如有机食品本身对于安全方面的保证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有机食品相比起一般食品需要更大的面积,更多的土壤进行培育,则间接增加了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本身的低碳属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理很多被认证的产品,例如BCI认证的棉花本身是否低碳也需要科学核算后才能得出确切的数据,基于科学核算过的数据,才适合应用于消费市场中。 笔者团队近期受邀参加中国塑料袋大会,并做了一个关于塑料袋和纸袋谁更低碳的分享演讲,相信绝大多数人跟笔者一样,都会主观认为纸袋更环保低碳,塑料袋一直被诟病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如果研究的落脚点放在碳足迹和气候变化上,结论却有些颠覆我们的认知,因为单位产品重量(纸袋更重,造成交通运输排放更高)以及废弃物处理(纸袋在降解阶段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等因素影响,塑料袋的碳足迹表现好于纸袋和一般可降解塑料袋。 面对这样的颠覆认知的情况(笔者团队正在开展的一些项目中,经常会遇到假设低碳的场景实际核算完之后却比基准情景更加高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还是要回归到产品的使用阶段,更多体现产品的3R(Reduce, Reuse, Recycle), 更多需要从管理的角度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更多需要消费者的参与。 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一个环保布袋的碳足迹肯定远远大于一个塑料袋的碳足迹,环保布袋的低碳性存在于它更可以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次数决定了它到底有多低碳。所以从环保布袋的厂商,生产的布袋在质量上能支撑多次重复使用,而消费者也要有重复使用环保布袋的习惯才行。 对于产品本身是否低碳需要科学的核算,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核算。而在碳账户项目启动初期,尽量要避免有争议的产品,而选择相对“简单”的产品,由简入难。 关于权益输出端,各大品牌可以利用各自的生态优势,为用户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笔者团队正在和国美合作一个项目,他们贡献了一级能效的家电作为奖励,家电本身对用户很有吸引力,同时还是一级能效的产品,跟项目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权益方面可以多考虑对于消费者的物质奖励,而一些非面向消费者的组织(政府单位、机构、NGO, 基金会等),他们在权益方面仍可以做出创新,比如对公司员工非常有吸引力的年假。 社区碳账户的建设 社区,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诸多生活场景的聚集地。 场景:社区里可以挖掘出多种低碳场景,例如步行、垃圾分类、线上支付物业费、智能快递柜、手机开门、二手物品买卖、种植绿植等。(欢迎留言添加你们社区的场景) 权益:社区里可以兑换的权益可以多种多样,包括物质类的洗洁精类小物品、物业费的打折券或红包等,精神激励类的小区低碳家庭/达人荣誉等,还可以包括某些可以有意思的优先权益,例如低碳达人专属充电车位。总之社区内的稀缺资源都可以作为碳账户里有吸引力的权益。 学校碳账户的建设 学校人数众多,又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有着非常理想的碳账户应用土壤。前段时间和人大以及同济大学等进行了初步沟通,他们都表达了非常大的兴趣,相信这个模式可以推广到更多高校以及中小学。 场景:学校包括了生活场景,也包括了办公场景和学习场景。基本梳理一下会有以下低碳场景:步行、共享单车、双面打印(需要刷卡跟个人账户关联的情况)、植树、包裹驿站等。 权益:除了学校后勤可以分享出来一些权益(如免费大鸡腿),还可以考虑如下这样一些非常有吸引力也非常有价值的权益:例如大学里重磅教授的一封出国推荐信,初高中生获得中高考加分(类似于获得奥赛大奖)以及班级上优先选择座位(希望不要都去选最后一排了)。 节能大富翁 一般来说,目前最易推进碳账户应用的形式是小程序,既不需要下载,社交传播也比较方便。碳阻迹团队在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上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下面分享一个最新实例:节能大富翁。 这周恰逢全国节能宣传周,由国家节能中心、绿色节能联合以及碳阻迹联合主办,碳阻迹出品,国美等企业赞助的节能周益智类游戏-节能大富翁正式上线了,欢迎你的参与。 (节能大富翁海报) ( 节能大富翁主页面)  (奖品是国美提供的一级能效家电、每天都会有红包和购物券,活动时间是6月16日至6月23日,来吧来吧,一起节能!) 未来之路:5G会为碳账户带来什么 我们总是基于现有的认知去预测未来,这往往是非常局限的,就像在4G即将出现的时候,人们可能预测到的4G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视频下载更快,而没有预想到类似共享单车、网约车、小视频的爆发,这都是基于4G网速的保障基础上才可能出现的应用场景。而5G即将到来,改变的肯定不仅仅是网速本身,它又将催生出多少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场景和产品呢? 这些产品和场景也将是碳账户平台可以丰富其生态,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这里笔者也做一些更大胆的预测,由于5G的下载速度将达到近千兆,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智能家居将逐渐成为主流,用户家庭用电用气等数据以及单个用电产品的数据将实时互联,办公室里的各个设备也将实现更精准的数据传输和监测(例如监测出来某个人或单位耗用了多少能源将变得简单),这些改进将极大丰富工作生活中的碳账户场景。碳账户目前的核心瓶颈也正是数据监测的挑战,由于无法获得用户的客观数据,低碳场景也就难以融入碳账户,数据监测技术获得突破,碳账户的生态场景将突破目前的几十个的数量,而达到上百甚至成千上万个。 5G到来,共享汽车普及,私家车减少,红绿灯会感知到车辆的密集程度从而对不同方向的汽车等待时间进行调整,这将很大程度降低全社会的碳排放,而参与共享汽车的用户自然也是可以获得碳账户平台里的减碳积分。 由于网速的提升,用户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很多数据就不必存储于自己的移动设备中,变成可以直接可以从云端直接读取,从而让硬盘内存的空间可以大大降低,由于云端硬盘的共享性,整体上将减少原材料和交通过程中(减重了)的碳排放。 除了5G带来的影响,我们还可以期待更多的Ecosia, Smile Amazon 应运而生。而我们平时逛超市和商场,也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标记了碳积分的低碳产品。 原创系列: 1,2019低碳的困惑【碳阻迹原创】2019-2-18 2,【碳阻迹原创】绿色消费 2019-3-18 3,【碳阻迹原创】低碳社区 2019-4-18 4,【碳阻迹原创】 办一场轰轰烈烈的低碳活动 2019-5-18 该系列原创由碳阻迹服务号每月18日晚上8点准时发布,欢迎关注。

2019-05 20
View 1435
手握万人计划召集令,碳阻迹与众NGO及品牌企业解锁神秘荒漠任务!【碳阻迹原创】

Date:2019-05

View:20

你是否被忙碌的生活压得透不过气, 每个月总有那么30天想放假?   是否每天被数不尽的deadline追着跑, 堆成山的工作旁,还有吃不完的外卖?   是否在翻来覆去的深夜, 化压力为买买买的欲望? …… 每分每秒和生活不断赛跑的你, 以为只要跑得够快,拥有得够多, 压力就追不上你? 是时候测测你的压力指数了↓↓↓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测试压力指数 你有没有想过,在你身背压力,负重前行时,你也正在把膨胀的物质欲望和累赘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过度消耗,加诸于地球。与此同时,地球也正在承受着70亿份资源过度消耗的负担,这并非天方夜谭。来看看我们的“成绩单”:  吃货的力量 一天外卖使用的塑料袋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半个月就能覆盖整个西湖。 “时尚”的代价 一年的快递包装约消耗编织袋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胶带169.85亿米,这些胶带连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年初,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条推特刷爆朋友圈:“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数据显示,地球在过去20年以来,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正引领着土地绿化的增长!” 图片来源: NASA Earth Observatory 地球正在变得更绿, 而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个人的一点小改变也真的能为世界减负! 万名减负人集结令 现在, 为世界减负的机会就在你手中! 施耐德电气联合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携手十余家NGO与品牌,发出“万名减负人集结令”。 你,只需发出减负宣言,叫上小伙伴,一起将生活化繁为简,就能为自己与世界减负!万名减负人集结完毕,即可解锁阿拉善荒漠地区的一片梭梭。而你,就是它们的主人! 你是否被忙碌的生活压得透不过气, 每个月总有那么30天想放假?   是否每天被数不尽的deadline追着跑, 堆成山的工作旁,还有吃不完的外卖?   是否在翻来覆去的深夜, 化压力为买买买的欲望? …… 每分每秒和生活不断赛跑的你, 以为只要跑得够快,拥有得够多, 压力就追不上你? 是时候测测你的压力指数了↓↓↓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测试压力指数 你有没有想过,在你身背压力,负重前行时,你也正在把膨胀的物质欲望和累赘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过度消耗,加诸于地球。与此同时,地球也正在承受着70亿份资源过度消耗的负担,这并非天方夜谭。来看看我们的“成绩单”:  吃货的力量 一天外卖使用的塑料袋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半个月就能覆盖整个西湖。 “时尚”的代价 一年的快递包装约消耗编织袋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胶带169.85亿米,这些胶带连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年初,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条推特刷爆朋友圈:“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数据显示,地球在过去20年以来,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正引领着土地绿化的增长!” 图片来源: NASA Earth Observatory 地球正在变得更绿, 而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个人的一点小改变也真的能为世界减负! 万名减负人集结令 现在, 为世界减负的机会就在你手中! 施耐德电气联合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携手十余家NGO与品牌,发出“万名减负人集结令”。 你,只需发出减负宣言,叫上小伙伴,一起将生活化繁为简,就能为自己与世界减负!万名减负人集结完毕,即可解锁阿拉善荒漠地区的一片梭梭。而你,就是它们的主人!

2019-05 18
View 1771
办一场轰轰烈烈的低碳活动【碳阻迹原创】

Date:2019-05

View:18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低碳相关活动此起彼伏,影响力越来越大,触达了身边很多的普通公众,包括3月30日的地球一小时、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等经过近些年持续的运作和宣传,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接下来的一个月(5月中旬到6月中旬),也将是环保低碳类活动的密集期,包括6.5世界环境日、6月中旬的国家节能宣传周、6月19日(转入生态环境部)的全国低碳日、还有这两年非常有影响力的“为爱520”社会责任日。 很多企业、机构、政府等纷纷响应政策号召或借机宣传品牌,也在这些环保低碳节日期间筹备开展着自己的低碳活动,尽管偶尔有些活动很出彩,但大体来说环保低碳类活动却都显得创新不足。低碳节日大多也都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缺乏互动。创新而高频互动的低碳活动设计也正逐渐成为刚需。 笔者团队并非传播领域的专业团队,受益于近期与一些传播领域的资深机构进行了深度合作,并且近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关于低碳环保活动的传播需求,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总结形成一些文字性的成果,便于自己以及大家在有需要的时候做参考。 本文的目标是尽量收集一些主要的低碳环保节日的创新点,结合笔者的分析,融合优秀案例的呈现,希望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为企业机构开展低碳活动提供一点价值。 首先不谈低碳环保这个主题,单论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节日活动,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国家级别的节日,如春节、圣诞节等,它们依赖于几千年的传统以及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文化和归乡的情愫,可谓影响所有华人的全民活动;另外一些年度或阶段性的体育赛事也是博得了数十亿人的关注,包括奥运会、世界杯、NBA等等,这些赛事能有如此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包括偶像建立(高颜值、曼巴精神等)加全民参与(参与门槛较低);还有些企业靠着自身平台的规模,生生造出了自己的节日,最典型的就是双十一、黑色星期五了,通过促销活动引起了全民的疯狂参与。这些活动都有一些典型的活动特征(WHAT)、明确的时间周期(WHEN)、创新或经久不衰的话题(HOW)、无明显的地域限制(WHERE)以及全民可参与的机会(WHO)。 接下来我们就从What, When, Where, Who, How这几个方面来共同分析如何打造一场有影响力的活动。 What: 办一场什么样的活动 举办一场活动的目的是希望有人知道,有人呼应和参与,达到扩大影响力的目标,这对活动的议题、主体以及活动设计的要求很高。低碳环保类活动,尽管议题基本都是围绕低碳环保这个大领域开展,但仍需做进一步细分,以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比如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尽管听起来类似,但各自侧重点又有不同,包括受众不同并且主管单位也不同,只有做好功课,精准定位,低碳环保类活动才能准确连接到我们真正的受众群体。 低碳环保活动需要创新,让活动策划更有影响力,想要让活动策划的更加具有话题性,进而引发讨论、争议,兴趣、好奇等。比如电动车是否真的低碳,北京走路一万步与杭州走路一万步相比谁更低碳之类。 举办一场低碳环保活动,本身一定要体现出低碳环保的属性,例如很多机构之前采取健步走、越野跑这样的活动,比较简单同时参与感也很强。同时,如果能够衡量出来本次活动产生了多少碳足迹并进行碳中和,或者计算一下本次活动采取的低碳环保类措施带来的碳减排量,体现活动的低碳贡献,都会是很创新有益的尝试。而国际上一些大型活动(例如奥运会、世界杯)都进行了碳中和,保证了活动的举行不为社会造成过多的环境负担。中国有些体育赛事,比如去年的杭州马拉松、之前的上海马拉松都实现了碳中和。 而有些企业为了让活动更加出彩,也加入了碳排放的核算活动,例如剑南春2018年组织了一场100名剑南春获奖顾客去南极旅行的活动,这个活动中加上了碳排放核算的内容,并且通过植树将本次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抵消了。 When:选择在什么时间举行或发布 与公众节日结合是一条捷径,“蹭热点”也是一门必修课。举行活动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借势在全民的节日期间举办活动,可以与受众迅速建立联系,站在同一频道对话,减少沟通成本。企业机构可以选择在重大环境低碳节日前后组织宣传活动,这样减少了教育用户的成本,让用户参与起来就会更加顺畅。 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后借助春节发红包的重大时节效应推出微信红包,将微信支付市场占有率迅速拉近了与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差距,一个春节的活动取得的效果相当于支付宝数年的努力,之后支付宝也利用抢五福以及春晚红包等巩固自己在支付领域的优势,借势重大节日推出自己的活动这一招已经屡试不爽了。 跟低碳环保相关的节日大致有如下:植树节(3月12日)、地球一小时(3月最后一个周六)、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家节能宣传周(6月中旬)、全国低碳日(6月中旬)、世界无车日(9月22日)等。 Where:在哪里举行,以及如何突破地域限制,扩大影响力 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对于举办一场成功的低碳活动至关重要。既然要做一场低碳的活动,活动筹备和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可以考虑采取绿色会议的形式,参考绿色会议指南将会议活动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做到低碳甚至零碳。请参考:联合国环境署和碳阻迹公布发布的[绿色会议指南] 如果是线下活动,受地域和空间限制,往往能覆盖的人群数量有限,尽管目前视频直播等方式比较普遍,但是总感觉互动参与感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然这对于会议策划公司和设备提供商来说却是很大的商机。远程的用户身临其境,不仅是单向的参与观看直播,而是强互动有存在感的参与。 Who:活动面向的对象以及如何破圈 开展环保低碳类活动,要避免就低碳而言低碳,只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关心的人永远也就是这百十千号人。 如何突破碳圈是开展低碳活动的重要课题,甚至是最关键的因素。这里举一个之前的案例,全民碳交易做到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时候,加入了分享即可增加碳资产的功能,很多圈外人士出于好奇以及身边朋友的带动,参与其中,并且成为应用的二次转发者,互联网的裂变效应充分利用起来,这也导致了上线一个晚上即获得过百万的访问量,参与的用户99%也都是碳圈外人士。后面会有详细展开分析。 How:如何让活动出彩出色 如何办一场轰轰烈烈而出彩出色的低碳活动,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很多创新点: 以身作则,体现活动的低碳 活动本身做到低碳可以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当然这是低碳活动的内核。关于如何把一场活动做到绿色低碳,相关细节可以参考前面提到的绿色会议指南。举例,目前大多数低碳活动基本都会考虑做成绿色会议/活动,包括每年的全国低碳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绿公司年会、马拉松(上海、杭州等)、施耐德绿色峰会、招商局绿色人居论坛、东京奥运会(用废弃材料制作奖牌)、伦敦奥运会(利用旧材料、老场馆改造等实现历史上最低碳的奥运会)等等。 利用社交媒体 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的裂变效应,并且与活动的主营业务进行深度关联,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要做一场低碳活动,为了让更多圈外的人参与进来,光靠主办方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设计一个机制,使得每一个用户愿意分享出去,让每个人成为活动的传播者和发起点,达到所谓的互联网裂变效果。碳阻迹团队曾经尝试过一个项目叫:全民碳交易。这是一个线上的模拟个人碳交易的游戏(载体是微信小程序),我们当时做这个产品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任性的想做碳圈第一个微信小程序(2017年1月9日微信正式发布微信小程序产品,全民碳交易在第一时间-2017年1月16日正式推出了),觉得比较有成就感,毕竟又是一个行业创新的好机会。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期全民碳交易推出后就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当时在一个星期的活动周期内,获得了1000多的用户,尽管这个绝对值不大,但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利于破圈,即从碳圈人传播到碳圈外的人,这也令我们非常鼓舞,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全民碳交易取得的飞跃式发展是第二期,这期活动中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激励用户分享转发,突破碳圈。用户转发可以增加他在全民碳交易游戏中的资产,即更有机会赢得游戏的大奖(2万元现金),同时加上在排行榜领先的存在感,使得很多用户开始主动分享到自己的社群里(碳圈人分享到圈外的群,产生互联网裂变效应),通过这个小的功能点,第二期活动上线的第一个晚上用户量就突破了20,000人,而访问量则突破了200万。 在全民碳交易的第三期活动中,继续强化了社交元素,包括引入了微信运动(这也是小程序刚刚接入微信运动接口后的第一次尝试),绿包的融入以及碳学堂线上学习等。 在全民碳交易三期活动后,我们开发了很多类似的产品,包括我们自己的产品或者是为碳阻迹客户开发的产品,我们基本都秉承了这个理念:让用户自己去传播,让用户觉得传播出去很有面子。 借助有影响力的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是活动对外扩散面的核心影响因素。现场的创意设计及用心布置,可以吸引现场的来宾拍照传播分享,但对于非现场的朋友会不会再二次分享传播,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活动的话题性了。充分利用并结合传统媒体、自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传播,形成立体的传播矩阵。这里也特别强调一点,尽管这些年新媒体势头很猛,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价值以及对传播公信力的背书,特别是对低碳这类社会话题,传统媒体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蹭热点”并且创造自己的节日 这是非常高级的手段了。这里“蹭热点”绝对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我们需要借势推出我们的活动,降低我们与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成本。商界最知名的创造的节日可能就是“双十一”了,阿里通过分析以及安慰单身们在光棍节孤寂的心理,觉得单身们这天没事情干不如就来购物吧,推出了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双十一”活动这些年取得了商界的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购物节。 在低碳可持续大领域,这两年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为爱520”社会责任日,也是充分的将自身特点与“520”这天的主题特色进行结合,我们在这天追求浪漫、表达爱,也更容易在这天唤醒大家对社会的大爱,对社会责任的赞美。据了解,目前为爱520活动触达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5亿,这对社会责任这个并不那么大热的圈子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重量级嘉宾莅临(明星KOL的作用) 比如“地球一小时”活动邀请明星代言人,利用流量明星吸引普通公众的眼球,带入环保的话题,已经做成了全球共庆的环保活动。 前段时间播出的跑男助力垃圾分类的节目,也是一种很好的通过名人效应带动普通人感悟和参与垃圾分类这样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同时可以做得更好的环保活动。 举办低碳活动,如有机会邀请到KOL为活动站台和代言,可以起到超出预料的好的效果。 活动前H5或者视频预热 在活动开始之前的氛围营造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H5或者视频的制作,把活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参与方式传递给活动参与者以及潜在的观众,是一种传统但高效的方式。 借助H5的渲染力和互动性,借助视频的直观表达(商道纵横合伙人郎华在最近碳账户项目启动会上发言说,一分钟视频表达信息的效果可以等价于180万个文字),起到活动预热的效果。 当然,通过H5或者视频预热,比起张贴海报、制作易拉宝等传统方式,也是更加低碳的,符合低碳活动的主题。 结语  办一场好的活动,除了活动本身上的精心安排和到位处理,更需要有一些深刻的东西,需要有一些沉淀,留给我们自己,也留给未来。 深层次的东西才能引发更多的人的参与和思考:比如NBA凸显的拼搏精神曼巴精神、中国好声音的励志故事(尽管有时候有些过)、春晚营造的祥和氛围等等,低碳类活动在独特的现场布置和创新的线上互动外,还需要始于活动的初心,打造和凸显活动的内核,给活动参与者留下一些思考以及未来可以参与的更广阔空间,让每个人都成为低碳的志愿者。 原创系列: 1,2019低碳的困惑【碳阻迹原创】2019-2-18 2,【碳阻迹原创】绿色消费 2019-3-18 3,【碳阻迹原创】低碳社区 2019-4-18 该系列原创由碳阻迹服务号每月18日晚上8点准时发布,欢迎关注。 碳阻迹 ∣带您走近低碳未来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联系我们 关注碳学堂获得更多低碳知识! www.tanxuetang.com

2019-04 18
View 1680
低碳社区-助力国家年度6%的绝对碳减排【碳阻迹原创】

Date:2019-04

View:18

根据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社区家庭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可达 6.6 亿吨 / 年,中国年度排放约为100亿吨,这意味着低碳社区可帮助国家实现每年6%的减碳目标。2100年前后,居民生活领域的碳足迹将超过工业排放,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源。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社区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开始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本文将从消费者能感知的角度与大家一起剖析低碳社区。 什么是低碳社区 19世纪,社区(Community)一词被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rd Tönnies,1855~1936)定义:由自然意愿结合而成,建立在人们直接的关系、习惯、传统和宗教之上,人们之间有着亲密的、面对面的接触,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群体的团结并受传统的约束,血缘、邻里和朋友的关系是社区的主要纽带。根据国家发改委 2015 年 2 月印发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低碳社区”是指通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城乡社区。从低碳的角度,在社区内除了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外,也希望透过生态绿化等措施,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    为什么要建低碳社区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第11个目标就是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载体,而社区低碳化是实现城市低碳化的关键所在。低碳社区的概念正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 发达国家的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已占到城市碳排放总量的 30%~40%,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发展中国家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比例也将占据显著比例。IPCC报告指出,社区建筑作为与居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领域,其温室气体排放呈逐年上升态势,2100 年前后将超过工业,成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社区低碳化势在必行。 如何打造低碳社区 提到低碳社区,英国伦敦西南部的贝丁顿社区可以说是低碳社区的代名词了。贝丁顿社区通过巧妙设计,并使用可循环利用且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设施等措施,成为英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个零碳排放社区。通过分析贝丁顿社区,我们一起来探索打造低碳社区的路径。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以下是贝丁顿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运营的框架。 (Source:Differenti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odes of Low-Carbon community in Europ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打造一个低碳社区需要政府、建筑设计师、房地产商、居民、物业、NGO以及低碳顾问公司等多方参与、协同努力。 政府:提供政策、标准、资金或土地支持低碳建设。中国在“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了 1000个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笔者也了解不少试点社区获得了地方政府和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筑设计师:通过专业的设计,使社区在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标。零碳工厂的创始人Bill Dunster领衔打造了贝丁顿低碳社区,成为了全球低碳社区的标杆,也期待中国有很多Bill Dunster出现。 房地产商: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房地产商赢得市场的新的竞争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低碳社区的关键。在房子的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成本和环保,包括就近并集中采购原材料、构建绿色能源系统等。房地产商首先关心的还是房子的经济性,如果投入太大于低碳方面的设计,而往往推动起来会很有挑战。记得阿拉善有一年的绿色契约大会上,任志强和黄鸣从房地产商和建筑低碳技术提供方的角度对低碳建筑技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双方争论的话题就是类似皇明太阳能热水器是否足够成熟,倘若不能给居民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大范围推广市场还是非常困难的,建筑领域的低碳技术需要在成本、舒适性以及环保三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居民: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只有获得居民的认同以及调动居民的参与,低碳社区建设才能推进下去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通过简单而友好的形式让居民主动自发得来参与社区低碳的活动,比如垃圾分类、旧衣回收、社区绿化等有参与感的活动,居民参与其中可以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这样的低碳社区才是生机勃勃的。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比如监测居民的低碳行为,只有通过监测获得的低碳行为才是公平的,这个话题在后面会展开详细讨论。 物业:物业是低碳社区的核心相关方,特别是物业经理对于低碳社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社区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物业经理的低碳培训也成为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 NGO:发挥NGO的经验优势和影响力,为社区的低碳建设以及传播助力,笔者团队曾经也和NGO组织合作开展过低碳社区宣传工作,尽管当时是激情澎湃,但回过头来看自认为形式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停留在贴海报拉横幅的阶段,没有很好的激发居民参与的自发性。创新而有趣宣传模式才有生命力。 低碳顾问公司:提供专业化的低碳服务,包括能源碳排放的监测和管理,以及触发居民主动参与的低碳生活机制,例如社区碳账户的建设,后面会详述。 社区覆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进行探索: 低碳交通 社区的交通便利不光是低碳社区的诉求,也是房地产商建造房子的基本诉求。离公共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是房地产商和购房者的重要考量因素。社区的基础设施也是保障居民低碳出行的必要条件。为了鼓励更多的民众选择公共交通,新加坡政府打造了友善成熟的公交地铁体系——每座组屋区下均设有公车站,绝大多数的组屋到公车站的道路都设有遮盖棚,为民众遮挡烈日和暴雨。想象一下,在等公交时不用顶着烈日,还可以荡着秋千看着车站提供的书籍是何等的惬意。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IMDA) 垃圾分类及处理  垃圾分类及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社区的重点工作,然而近些年的效果仍然不明显。随着近期上海出台强制垃圾分类、北京也将推进经营性场所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及处理又成为社会热点,各地各种创新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方式也层出不穷,例如近段时间很火的小黄狗引领了垃圾分类的一股风潮,尽管每个人对小黄狗有不同见解(如认为其只是资本运作的模式,而且只是解决了垃圾分类处理最简单的部分:可回收垃圾),但笔者认为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最大的阻力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不清楚如何分类 很多人在垃圾分类箱面前仍然比较犹豫,不同地方放的分类箱差别很大,有的是严格按照四大类垃圾进行分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其它垃圾;有些地方只是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区分;而有些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则会尽可能把所有垃圾的类型通过醒目引导、图片logo或垃圾箱颜色区分的方式以引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来源:环保日记) 笔者认为可以两条路径同步推进:1)继续持续向社会居民宣传垃圾分类(以创新友好的方式,如答题获奖之类),不断提升居民分类正确率;2)目前这个阶段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让居民先可以实操起来,比如很多地方选择只分“干垃圾”和“湿垃圾”两大类,同时辅以清晰简单的说明图片引导,然后通过自动分拣技术以及机器人等实现垃圾的精细分类。 2,不了解自己分类后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又混装了 很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够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觉得即使自己垃圾分类做的很好,在垃圾运输中转过程中又被混装了。这就需要社区和中转站等在运输、中转以及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透明,如果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track自己扔的垃圾的流向,那么更多居民会参与进来,只有透明才能让居民相信美好。 3,无法监测定位到个人的垃圾分类行为 笔者感觉目前垃圾分类最大的挑战在于无法监测,不知道这份垃圾是哪位居民扔出的,没有数据也就无法开发出更多的有趣有意义的后续功能。 小黄狗的智能垃圾分类走出了创新的一步,盈创的回收饮料瓶系统也尝试了很长时间,笔者认为这个模式非常值得提倡,而且应该深挖下去,尤其提倡可以考虑刷脸分类。 既然刷脸支付现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并且在很多场景中应用,那么刷脸分类就值得期待,居民在扔垃圾的时候只有刷脸才能打开垃圾分类箱,这样居民就会斟酌一下要做好垃圾分类,而且刷脸分类还可以帮助最重要的垃圾分类人群(老人)解决技术操作的问题,笔者了解到很多老人在面对小黄狗等智能垃圾分类终端时仍很茫然,对手机扫码的操作不够熟悉,导致推进的效率偏低。 4,没有激励机制 现在有些地区出台了惩罚措施,例如上海市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然而笔者认为惩罚是一方面,激励措施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或许可以拿罚款用于激励分类做得好的居民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辅以友好有趣的体验,是垃圾分类的一个新趋势,比如支付宝推出的一键上门垃圾回收就在很多地区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5,最难处理的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目前是智能终端愿意覆盖的领域,因为回收品本身的价值,然后垃圾分类及处理最大的难点其实是厨余垃圾,这些垃圾每天都会大量产生,传统方式就是焚烧或者填埋了。而一些“低科技”的引进,包括黑水虻的引入(通过虫子可以吃掉厨余垃圾,同时这些虫子可以成为饲料,用于养鸡和养鱼,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不会造成困扰),使得垃圾处理在社区内完成,减少了交通过程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垃圾分类的低碳属性,主要体现在分类后可以减少部分垃圾的焚烧或者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目前笔者团队正在帮一个小区计算垃圾分类后产生的碳减排量并制定社会通用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将来可以与更多小区对接,通过数据体现出垃圾分类的低碳属性,也可以通过数据建立碳账户,让碳减排积分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 绿色包裹及绿色外卖 2018年全国的包裹量超过500亿个,包裹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包裹的绿色化也正成为一个产业,并在两会上多次被提及。 社区中居民收发包裹快递已经成为日常的高频行为,如何让包裹减量以及循环利用引起了不少企业的重视,包括菜鸟的绿动计划、京东的青流计划等都发力绿色物流领域。 对于社区来说,类似于菜鸟驿站、智能快递柜等的涌现解决的居民收发快递的便利性问题,同时本身也是一个低碳的行为,它们的出现减少了快递小哥在社区内骑行电动车产生的碳排放。 碳账户 在社区中,居民参与低碳的场景很多,包括步行(可定位到小区内的步行)、共享单车(可定位到小区内的骑行)、垃圾分类、旧衣回收、参与绿化等,所有这些行为目前都是分散的,缺乏一个系统将之统一管理,碳账户的出现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蚂蚁金服之前定义了现代人的三大账户:资金账户、信用账户以及碳账户。在阿里生态,蚂蚁森林就是阿里的碳账户,不同的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碳账户,在社区中,也可以根据社区的生态建立独特的碳账户。 居民参与到前面描述的不同场景中,例如在小区内步行或者骑行共享单车取代开车,可产生一定数额的碳减排量积分;又如通过可监测的垃圾分类行为获得碳减排量积分;再如社区绿化可以获得碳汇对应的积分值,场景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 当然这些碳减排量的核算是碳账户系统建立的根基,只有有了科学准确的碳减排量数据,居民参与低碳场景才能获得对应的积分。 企业、政府都有了碳账户的成功案例,对于社区,通过碳账户的模式,聚集居民的低碳行为,以此为抓手将社区低碳落地落实,并且形成长效机制,效果将远远好于传统的海报或者标语模式。 碳账户的模式简单理解为:输入(碳减排量获取场景)-碳账户系统(存储碳减排量积分)- 输出 (碳减排量积分用于兑换的权益) 输入端尽可能丰富,同时准确核算碳减排量是关键,可以找这方面专业机构辅助。输出端的权益尽可能有吸引力,除了物质激励外,一些稀缺资源也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权益,例如有些企业将年假作为权益,有些高校将著名教授的一封出国留学推荐信等等对于碳账户生态里的用户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对于社区而言,可以结合物质上的激励以及精神上的激励(小区低碳达人排名等)建立碳账户。 社区碳账户-让居民低碳行为可视可及。 原创系列: 1,2019低碳的困惑【碳阻迹原创】2019-2-18 2,【碳阻迹原创】绿色消费 2019-3-18 该系列原创由碳阻迹服务号每月18日晚上8点准时发布,欢迎关注。 碳阻迹 ∣带您走近低碳未来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联系我们 关注碳学堂获得更多低碳知识! www.tanxuetang.com